返回列表
王晓晖在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4-8-07    信息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网    浏览次数:1015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

团结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

——在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8-07)

王晓晖在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相关图片」

王晓晖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是在迈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喜迎党的二十大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主题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立足四川实际,胸怀“国之大者”,践行初心使命,以赶考姿态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努力奋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领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破浪前行,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在新的赶考路上,我们要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自觉做“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和“两个维护”的坚定践行者,矢志不渝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接续奋斗,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新业绩!

一、牢记嘱托砥砺奋进的不平凡五年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深情牵挂四川各族群众,十分关心重视四川工作,多次来川视察指导、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让全省干部群众倍感关怀、备受鼓舞。特别是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节点,深入大凉山腹地、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地区及天府新区等地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做好四川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在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又一关键节点,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擘画了宏伟蓝图。

五年来,省委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深入贯彻党中央大政方针,先后召开11次全会对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系统部署,推动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大踏步向前迈进。

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全省经济总量连跨两个万亿元台阶、达到5.38万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6%。“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部署深入实施,成都经济总量接近两万亿元,七个区域中心城市全部超过两千亿元。区域综合创新能力进入全国前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提升。工业“5+1”、服务业“4+6”、农业“10+3”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电子信息、食品饮料产业规模相继迈过万亿元大关,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突破一亿千瓦、占比提高到85%以上。农业大省金字招牌擦得更亮,粮食产量时隔二十年再次突破七百亿斤。一批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的重大项目加快实施,乌东德、白鹤滩、两河口等大型水电站建成投用。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县域经济基础不断夯实。

改革开放取得新的突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纵深推进,农业农村、财税金融、党政机构及行政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电力体制、天府中央法务区建设等原创性原动力改革扎实有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取得积极进展,交通等领域国有资本实现战略性重组。“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新态势加快形成,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天府新区综合实力进入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国际班列运营效能持续提高,开放平台能级明显增强,全省进出口总额增长近两倍,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民生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坚持每年集中办好一批民生实事,财政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65%以上。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过520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9%、9.4%。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取得积极进展,健康四川建设扎实推进。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网更加完善,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各项民生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思想文化建设成果丰硕。精心组织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等重大活动,唱响了时代主旋律,意识形态领域向上向好态势不断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践行,精神文明创建富有成效,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三星堆和皮洛遗址等考古新发现影响广泛,九寨沟、大熊猫等文旅名片更加靓丽,天府旅游名县品牌效应日益凸显,文旅融合发展更加彰显了四川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

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加大。全面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取得阶段性成效,全省空气优良天数明显增加,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大幅提升,土壤污染风险得到切实管控。河湖长制、林长制全面落实,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自然保护地体系初步建立,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深入推进,巴山蜀水颜值、生态产品价值、人居环境品质得到提升。

民主法治建设有序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不断丰富,地方立法和人大监督全面加强,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有效发挥。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发展。法治四川、平安四川建设成效显著,预防打击突出违法犯罪有力有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禁毒人民战争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取得重大成果。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迈出新步伐。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工作得到加强。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不断强化。涉藏州县依法常态化治理取得成效。

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坚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深入落实,党的创新理论更加入脑入心。以市县乡换届为契机进一步建强班子队伍,大力培养引进用好各类人才,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彻底肃清周永康流毒影响,持续用力正风肃纪反腐,推动省市县巡视巡察全覆盖,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

五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省委突出抓了一批大事要事。举全省之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省6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150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全面摆脱贫困,特别是聚力攻克大小凉山彝区深度贫困堡垒,与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社会,兑现了向全省人民的庄严承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川渝合作机制高效运行,成都获批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全面实施,设立四个省级新区并“一区一策”予以支持,全国首个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启动建设,300余项服务事项实现异地通办,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建设全面推进,四川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位势不断提升。推进以高铁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达万、成自宜、渝昆等高铁开工建设,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工程顺利实施,西成客专、成贵客专等建成通车,天府国际机场建成投运,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居全国前列,进出川大通道增至40条,全面迈入建设交通强省的新阶段。开展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打出“调乡、合村、并组、优化社区”组合拳,全省乡镇数量减少三分之一,建制村、村民小组分别减少四成,在此基础上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着力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治理效能,牵引城乡基层发展治理格局深刻重塑。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坚定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科学精准处置多轮疫情,发病率和病亡率均较低,尽最大努力减少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有效应对处置地震、暴雨洪涝、泥石流等灾害,九寨沟地震、长宁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完成,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扎实推进,全省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不断提升。

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离不开历届省委打下的坚实基础,凝结着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辛勤和汗水。在此,我代表中共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各族人民,向全省离退休干部和广大老同志、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人民解放军、武警驻川部队和中央驻川单位,向援建帮扶四川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兄弟省市,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四川建设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全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发展质量效益不够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基础设施、生态环保、防灾减灾等领域还有短板弱项,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与群众期待还有差距,防风险保安全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特殊难题,一些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对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二、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旗帜指引方向,核心领航未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光辉思想,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新时代党中央治国理政伟大历程中彰显出强大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必将指引我们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不断夺取新的伟大胜利。我们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扎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巴蜀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战略全局出发,对四川工作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提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明确要求,系统阐明了四川发展“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新时代治蜀兴川提供了方向指引。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一项一项落实、一件一件推进,坚决把领袖的深切关怀转化为奋进力量,把领袖的殷殷嘱托转化为自觉行动,把领袖的战略擘画转化为美好现实!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川发展形势任务的重要指示,牢牢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总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四川发展也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强调要站在更高起点谋划发展,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突出“五个着力”的重点任务,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这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发展的精准把脉和科学指导,指明了四川迈步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发展方位和努力方向。我们要深刻领会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与时俱进完善四川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和任务部署,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川在全国大局中地位作用的重要指示,牢牢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重大责任。四川是经济大省和人口大省,在全国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四川发挥独特优势、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全局作出重要指示、寄予殷切期望。我们要落实“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等重要要求,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构筑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基地,建设推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战略枢纽;落实“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等重要要求,构建富有四川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成为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和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战略支撑;落实“把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擦亮”“科学有序推进水能资源开发”等重要要求,强化粮食、清洁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生产供应,打造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的战略基地;落实“一定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写好”等重要要求,扛起长江黄河上游生态保护政治责任,筑牢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屏障;落实“从治国、安边、稳藏内在关系上把握四川涉藏地区同全省全国大局的内在联系”等重要要求,推动民族地区团结进步、繁荣发展和长治久安,巩固实现稳藏安康的战略要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四川力量。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发展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指示,牢牢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着力重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不足仍然是四川最突出的问题,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强调民生问题就是民心问题,必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并亲切祝愿四川人民生活越来越安逸。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中心任务和价值取向。我们要始终保持专注发展的战略定力,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聚焦聚力抓发展,用心用情惠民生,进一步奏响兴省强省、为民富民的时代旋律,让9100万四川人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指示,牢牢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四川政治生态一度遭到严重破坏的问题,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全面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强调要涵养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激浊扬清、扶正祛邪,彻底肃清周永康恶劣影响,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这些重要论述,对四川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性。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突出抓好党的政治建设这个根本性建设,坚定不移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三、迈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伟大进军已经开启,四川发展新的历史画卷正在展开。我们要自觉肩负时代重任、担当历史使命,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

今后五年,是迈步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五年。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各类风险隐患明显增多,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上升,面临更多逆风逆水的艰巨考验。同时要看到,挑战前所未有,机遇也十分宝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不可阻挡,四川发展必将乘势而进、蓬勃向上。“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在川叠加,有利于四川更好承接重大生产力布局,持续用好政策红利、增强发展动能;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等国家重大部署深入实施,有利于四川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市场腹地优势和开放门户优势,大幅提升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中的战略位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国家重大政策加快落地,有利于四川抢抓政策窗口期,放大清洁能源资源优势、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显著改善四川发展的支撑条件。我们既要清醒认识面临的风险挑战,更要充分把握前进中的有利条件,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进取精神,主动抢占先机,奋力开拓新局。

做好今后五年工作,必须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战略引领,紧紧围绕“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的工作总思路,深入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篇章。

做好四川各项工作,讲政治是首要原则,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抓发展是第一要务,必须突出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促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保持经济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努力在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上迈出更大步伐;惠民生是根本目的,必须突出为人民创造幸福安逸生活这一总取向,实施更多有温度的政策举措、暖民心的切实行动,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保安全是底线要求,必须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提高治理现代化水平,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四者统一于新时代治蜀兴川的生动实践,贯穿于四川现代化建设的奋斗征程,要一体坚持、一体推进、一体落实。

经过今后五年努力,我们要实现以下奋斗目标:综合发展实力再上新台阶,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力争到2027年全省经济总量突破八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九万元,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现代产业体系和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改革开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人民生活品质实现新提升,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城乡收入比持续缩小,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美丽四川建设迈出新步伐,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进一步筑牢。社会文明进步达到新高度,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为弘扬,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基本建成。民主法治建设取得新进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入发展,法治四川、平安四川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取得更大成效,依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全面从严治党展现新气象,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的党的各项建设全面加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更加健全,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不断建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成果巩固拓展,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展望未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的宏伟事业催人奋进。我们坚信,经过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的不懈奋斗,一定能让天府之国更加富足安宁、巴山蜀水更加秀美安澜、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逸!

四、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引领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的总牵引。我们要坚决扛起党中央赋予的战略使命,以更高站位和更实举措,强力推动国家战略实施全面提速、整体成势,确保年年有新变化、五年见大成效。

要锚定“一极一源、两中心两地”的目标定位。聚焦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加快做大经济总量、提高发展质量,不断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和国际影响力。围绕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强化经济承载和辐射带动功能、创新资源集聚和转化功能、改革集成和开放门户功能、人口吸纳和综合服务功能,推动形成有实力、有特色的双城经济圈。

要把握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的重要要求。提升成都极核发展能级,支持成都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做优做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加快建设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强现代化成都都市圈,深化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共建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加快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打造综合能级更高、支撑带动能力更强的全省发展主干和成渝地区发展引擎。促进一轴两翼协同联动,支持成渝主轴节点城市融合发展,推动成渝地区中部崛起;推进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等建设,促进川东北、渝东北一体发展,带动成渝地区北翼振兴、南翼跨越。更加重视未纳入双城经济圈规划范围的区域发展,着力补齐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短板,提高全域协调发展水平。

要聚力抓好川渝高水平合作的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办成一批具有标志性牵引性的大事要事,建成一批具有支撑性带动性的重大项目平台。深化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聚焦交通基础设施、现代产业体系、区域协同创新、国土空间布局、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改革、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强化举措、重点突破,加快建设内联外畅的双城交通网、协同互补的双城产业链、高效便捷的双城生活圈,携手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

要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实现路径。创新毗邻合作、园区共建、飞地经济等新模式,促进各类生产要素有序流动、优化配置。以跨省域、跨市域功能平台为重点,探索共建共享的公共资源配置机制、分工协同的产业合作机制、异地通办的政务服务机制,形成联系更加紧密的发展共同体,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双城经济圈建设内生动力。

“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部署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支撑。要顺应空间结构变化新趋势,着眼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和可持续性,支持绵阳发挥科技城优势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宜宾—泸州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南充—达州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加快提升乐山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能级,持续做强重要节点城市特色功能。要进一步增强成都平原经济区引领带动作用,支持其在全省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推动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和内自同城化发展,高水平建设全省第二经济增长极。支持川东北经济区振兴发展,建设东出北上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打造成南达万沿线经济走廊,推进嘉陵江—渠江绿色生态经济带建设。支持攀西经济区走特色发展之路,以更大力度促进安宁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打造“天府第二粮仓”,带动大小凉山彝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支持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创造更多生态产品,发展高原特色产业,实现优势区域更好发展、生态功能区更好保护。

五、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要依靠创新驱动塑造发展优势,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不断开辟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四个面向”要求,坚持一头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一头抓产业技术创新和全社会创新创造,优化完善创新资源布局,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强化天府新区创新策源功能,扎实推进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和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支持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积极争创国家实验室,高标准建设天府实验室和国家实验室四川基地,布局建设大科学装置和全国重点实验室,加快建设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构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持之以恒强化基础研究,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加快建设中试熟化平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建设,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科学普及,培育创新创造文化,营造良好创新生态,让各类创新资源充分活跃起来、让更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出来!

着力健全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按照旗舰领航、园区集聚、数字赋能、低碳转型的思路,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并进,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融合,不断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突出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实施制造强省战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强链补链工程,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提档升级,增强国家级和省级新区产业承载能力。实施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发挥国家超算成都中心作用,打造天府数据中心集群,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构筑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做大做强“川字号”农业特色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着力推进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以交通强省建设为引领,坚持“铁公水空”全面发力,大力实施川藏铁路、成渝中线高铁、成达万高铁、渝昆高铁、西渝高铁、宜攀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推动长江上游航运枢纽建设,统筹枢纽机场、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建设发展,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打造国家综合立体交通极。加快推进引大济岷、安宁河流域水资源配置、长征渠、毗河二期等重大水利工程,增强跨区域、跨流域水资源调配和供水保障能力。推动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促进水风光氢多能互补发展,加快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建设,打造世界级优质清洁能源基地。着眼构筑未来发展优势,抓好新型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加快建设网络强省、数字四川。

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永久基本农田红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粮油、生猪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科技园区,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制度。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把加快城镇化步伐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统筹划定“三区三线”,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建设现代化城市。抓好以片区为单元的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增强中心镇(村)辐射带动作用。

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打好重点领域改革攻坚战,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推进国有经济资源整合、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依法规范和引导各类资本健康发展。积极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深化“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升中欧班列(成渝)运营效能,推动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协同发展。高质量建设自贸试验区和综合保税区,支持创建天府国际机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提升机场、港口等口岸能级,深化拓展外国来川设领和国际友城交往,扩大重大展会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开放合作实效。

六、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让老百姓过好日子,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促进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持续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岗扩岗,促进多渠道灵活就业。强化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巩固拓展省内外劳务市场,大力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实施中等收入群体递增计划,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推动形成橄榄型分配结构。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教育强省。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落实“双减”政策,补齐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短板,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深入实施民族地区“9+3”免费教育计划和“一村一幼”项目,推动民族地区教育提质增效。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特色发展,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完善职业教育贯通培养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加快“双一流”建设步伐,提升应用型高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加强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办好各级开放大学,大力建设书香社会。

深入推进健康四川建设。推动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卫生健康强省。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建设高效协同的分级诊疗体系,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高标准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以及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积极发展儿童、妇产、老年等专科医院。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常态化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其他重大传染病防治。实施中医药强省建设行动,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着力构建养老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推进托幼托育机构建设,多措并举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

兜紧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和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完善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大城乡特殊困难群众帮扶力度。统筹做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残疾人福利保障等工作。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健全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大力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从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多途径解决新市民、低收入困难群体等的住房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在共同富裕道路上,要更加注重省内欠发达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盆周山区高质量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和帮扶力度,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我们要坚持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积极探索共同富裕实现路径,引导全省人民勤劳致富、发展致富、创新致富,一步一步把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

七、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

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进一步树牢上游意识、强化上游担当,加强流域生态保护,推进美丽四川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有力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深入实施碳达峰行动,统筹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优化调整,建立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先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强化“双碳”目标科技支撑。培育壮大清洁能源及其支撑、应用产业,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走出一条服务国家战略全局、支撑四川未来发展的绿色低碳转型之路。

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实施水土保持、地灾治理、矿山修复等重点生态工程,科学开展国土绿化,稳固“四区八带多点”生态安全格局。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持续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深化黄河干流堤岸侵蚀治理。高质量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加快创建若尔盖国家公园,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确保生态环境总体安全。

建立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完善生态补偿制度。推进跨区域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协同立法和联合执法。持续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完善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和监测网络体系。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促进资源永续利用、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为子孙后代守护好这一片蓝天、一江碧水、一方净土!

八、加快新时代文化强省建设

四川历史底蕴深厚,文化遗存璀璨,红色资源丰富,拥有建设新时代文化强省的独特优势。要坚持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大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工作体系。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深化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动川剧、彩灯等“川字号”文化产品走出去,多渠道多声部传播中国声音、讲好四川故事。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四史”宣传教育,推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中国共产党四川历史展览馆、四川革命军事馆等建设,用好四川红色资源,生动传播红色文化。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加强烈士褒扬工作。扎实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树和学习宣传先进典型。支持成都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健全志愿服务体系。

统筹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大力发展文艺事业,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利用,做好新时代古籍工作。深化古蜀文明、巴文化、三国文化、藏羌彝民族文化等研究阐释和创造性转化。推进重大考古发掘,支持创建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高水平建设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统筹利用稻城特有的天文科研、雪山生态、史前文化等资源,打造文化旅游新地标。加快推进长江、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古树名木保护力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培育文化龙头企业,推进文化数字化建设。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三星堆—金沙、九寨沟—黄龙、大熊猫、都江堰—青城山、峨眉山—乐山大佛等重点文旅品牌和文旅走廊,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让四川文旅名扬天下、享誉全球!

九、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全面依法治省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需要以民主凝聚力量、靠法治提供保障。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巩固和发展新时代治蜀兴川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

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保障人民政协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切实践行新型政党制度,加强同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工作。做好港澳台侨工作。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全面推进法治四川建设。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地方立法,完善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法规制度。抓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水平。深化政法领域改革,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提高执法司法质效和公信力。推进“八五”普法,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完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进天府中央法务区高质量发展,以法治软实力提升区域竞争力。

深入推进平安四川建设。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强化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经济安全风险预警和防控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矛盾纠纷前端防范、多元化解。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强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深化涉藏州县反分裂斗争和基层政权建设、彝区禁毒防艾工作。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面对前进道路上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各种考验,我们要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底线思维甚至极限思维,打好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主动仗,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十、以自我革命精神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把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开展践行“两个维护”教育,健全落实“两个维护”机制,始终不渝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紧跟核心、捍卫核心。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认真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防止“七个有之”,坚决做到“五个必须”。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深化政治巡视巡察全覆盖,强化整改落实和成果运用,做到全链条发力、全过程监督。

坚定用党的创新理论凝神铸魂。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心铸魂计划,坚持“第一议题”制度,用党的创新理论滋养初心、引领使命、坚定信念。落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健全干部教育培训机制。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加强对党忠诚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

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建设。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抓好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有形有态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开展百乡千村先锋培育行动,深化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工程,加强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选好管好基层党组织书记。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基层治理,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

着力落实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和正确用人导向,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实施年轻干部红色薪火工程,统筹使用各年龄段干部,抓好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工作,源源不断培养选拔高素质专业化干部。做好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源源不断把各方面先进分子特别是优秀青年吸收到党内来。满腔热忱做好老干部工作,扎实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加快建设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源源不断把各方面优秀人才汇聚到新时代治蜀兴川事业中来。

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始终保持严的主基调不放松,持续深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有案必查、有腐必惩,精准有力削减存量,千方百计遏制增量,巩固拓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坚持系统施治、标本兼治,做实以案促改,深化以案示警,推进以案促治,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坚持预防在先、抓早抓小,精准运用“四种形态”,完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突出加强对“关键少数”特别是“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确保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准确把握政策和策略,激励保护干部担当作为。

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常态化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加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堤坝,持续整治“四风”,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提升基层监督质效,深入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加强正确政绩观教育,健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做到促一方发展、惠一方民生、保一方平安!

同志们!历史在接力中前进,未来在奋斗中开拓,我们都是时代的赶考者、答卷人。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一定要永葆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忠于党和人民的神圣事业,主动担好新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永葆只争朝夕的拼搏劲头,锐意进取、笃行实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与时俱进谱新篇;永葆一往无前的斗争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勇于跨越前进道路上的“泸定桥”“夹金山”,敢于征服奋进征途中的“雪山”“草地”,在攻坚克难中不断夺取新的更大胜利,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同志们!新时代的奋进号角激荡人心,再出发的壮阔航程风鹏正举。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局面,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https://www.sc.gov.cn/10462/10464/10797/2022/6/2/603464fbddfb4d44ae7820a5f8c69fdc.shtml

分享到:
上一条:中共四川省委第五巡视组巡视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公告
下一条: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王建明为全局党员干部讲专题党课
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不仅存在较多的安全漏洞,也无法完美支持最新的web技术和标准,请更新高版本浏览器!!